论坛精华帖:《营养要均衡》教学反思
《营养要均衡》教学反思
《营养要均衡》这节课挺难上的,首先,营养要均衡学生都知道,但是很难做到。本节课的目标点落在从原来学生粗放的饮食习惯——“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到精细的健康的饮食习惯——“怎么吃才有营养”过渡。整理教学思考如下:
一、生活导入,联系实际
课本中直接聚焦到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搭配食物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呢?这个比较概括,我选用的导入是贴近学生生活,近期比较热门的光盘行动。学校推行光盘行动,有些孩子不理解。我从真实情境引入:教师食堂要实行光盘行动,你们觉得合理吗?同学们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劝人很擅长,他们开始开导我,粮食很珍贵,不能浪费。我追问:我喜欢吃什么就多拿,不喜欢吃什么就少拿,这样可以做到光盘行动,为什么要每样菜都光盘?引导学生从“营养均衡”角度理解光盘行动,从而引出课题。这个教学导入原本我觉得挺好的,也符合价值引导。后来到了周五吃午饭的时候,我们学校周五的午饭是杂粮日,是蛋炒饭或者其他主食,再加一个荤菜,相对其他日子,菜要显得差一些,于是周五那天下午上课的班级,我临时换成了针对今天午餐的讨论,出示学生的午餐,询问:今天的午餐怎么样?从口味,种类,营养多个角度回答,聚焦到本节课的内容。明显感觉到,午饭的引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发言的质量和兴趣明显增加。
二、分步阅读,尝试质疑
每天到底需要怎么样的食物搭配呢?出示膳食宝塔的图片部分,阅读回答:从图片中获得哪些信息?分别从宝塔的层数、主要的食物种类、食用的多少、每一层对应的营养多个角度去梳理回答。整理结束后,再出示数据,从中汇报发现,寻找疑问。膳食宝塔分两次出示,有利于聚焦学生的关注,问题的追问和发现的梳理有利于学生信息的提取和归纳。
就像在《呼吸与健康生活》一课中,有一个气体吸入和呼出的对比图,如果全部出示,让学生回答有什么发现,他们可能只会往气体变化的角度回答。我采用的是出示吸进人体的气体的坐标图出示——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关注到空气成分的组成成分,最多含量的气体和最少的含量的气体等信息,再请学生推测呼出来的气体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的推测既可以暴露前概念,又可以让学生对数据有期待。当呼出来的气体数据出现后,学生就会惊讶和反思,从而进一步讨论,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阅读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图片文字等材料如何给,何时给,怎么给都需要我们细细推敲,实现最优化。
在学生根据图片得出下一层食用量大于上一层食用量以后,再出示具体的食品类别和数据,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部分数据“不对劲”,蔬菜类和水果类加在一起要比下一层的谷薯类多,奶和奶制品加在一起也比下一层的肉类多。通过反复的讨论,学生解释为膳食宝塔是依据食物里面营养含量的,果蔬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比例少,所以要多吃才能补充足够的营养,而谷薯类里面淀粉等含量丰富,所以没有那么多。
三、提供支架,完善设计
学生对于克数没有清晰的感知,所以我在数据旁边一一对应上相应的实物。比如6瓶矿泉水,2碗饭,4盆菜,1个鸡蛋,1杯牛奶,1勺盐,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多少。通过将之前统计的“一天吃的食物”归纳填写到自己的膳食宝塔中,学生发现自己的饮食问题后,进行改善。虽然有重量这个支架,学生对于重量的把握和估计还是存在困难。这个环节用了很多的时间。
用了食堂午餐的导入后,我这个环节设计成通过照片,全班一起梳理午餐的食物种类和重量的估计,然后依据自己的早餐和大家一起吃的午餐所缺乏的营养,设计自己的晚餐以满足膳食宝塔的营养需求。我反思这里设计晚餐是不是不要根据克数,而是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一小碗菜””一把坚果”这样更加合适。毕竟宝塔的数字都是需要,没有必要300克就是300克,这个只是一个参考的数据,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上下浮动。
四、结合实际,拓展项目
本节课的拓展活动,设计成一个年级的项目式活动——为学校设计一周的午餐。成本,菜品等要求都一一罗列在任务单上。根据学生的设计,将最合理的菜谱提交给食堂,食堂筛选后,会按照菜谱进行烧制。这个任务很真实,而且后续的反馈是学生直接可以吃到自己设计的菜谱,学生动力十足。
本文选自论坛精华帖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6738.aspx欢迎大家进入论坛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