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以生为本,做思共生 ——记镇海区小学科学研究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活动
3月23日,镇海区小学科学研究会第一次活动在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举行,区研究会全体成员、教研员张海波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此次研讨活动分成教师说课——研究课——小组评课——集体讨论四个部分。
活动伊始,伍朝晖老师和洪黎明老师分别就自己的上课内容《浮力》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进行了教材解读和设计剖析。《浮力》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内容。这一课,首先通过泡沫塑料块放入水中浮上来,先让学生亲自体验用手把它压入水中的感觉,孩子们能够感觉到浮力的存在,它们用向上的推力、阻止下沉的力来描述浮力的特征,在出示浮力概念时孩子们一下子就能理解。关于浮力的测量及浮力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是本课难点。伍老师打算通过受力分析和器材的改进来突破。《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需要学生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根据现象分析出物体的运动方式,并和生活结合,来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洪老师打算通过三个活动,层层深入来突破这些难点。
第一节课堂是研究会会长、镇海区中心学校的伍朝晖老师带来的五下《浮力》一课。伍老师从感受浮力--测量浮力--分析浮力三个层次分明的大环节展开教学。基于学生的感性体验,利用在水中按压泡沫块的活动,带领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伍老师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依循学生思维螺旋上升的特点,借助问题链的方式引出“为什么一松手泡沫块就浮起?”、“如果泡沫块静止不动,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浮力与重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同时,伍老师借助 “压拉计”,巧妙地解决了测量浮力的操作难点,化繁为简,突破了传统浮力实验的难点,发现“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与其所受浮力大小的关系”;让学生在简单易操作的探究活动中思维阶梯式逐层递升。
第二节课堂是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的洪黎明老师带来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洪老师整堂课内容设计丰富,善于关注学生的体验。利用“打弹珠”游戏引入,激发探究欲望,借助直线和曲线轨道,帮助学生建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在桌面上推弹珠”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交流研讨,洪老师还引入微课,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解决学生的操作难点,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游戏活动中解决物体运动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洪老师引入“鸡蛋和乒乓球在白纸上滚动”的活动,将抽象的物体运动路线具像化,凭借生活化的例子,如踢足球、骑自行车等,来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更多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两节课的共同特点是在加强实验教学和探究活动的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开展了真正的学生交流研讨,这是科学课走向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课堂的标志。思维一条线,实验一条线;两条线相互缠绕、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思考为实验进行导引,实验又促进思考,做中思、思中做,做思共生。
课后,全体参会老师分组进行研讨,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实验设计及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形式多样、气氛热烈的讨论,对于两位展示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表示了肯定,同时针对部分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重构策略。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镇海区小学科学研究会在全体成员共同的努力下,不断追求“简约的课堂”、“纯净的教学”和“真实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