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以项目化学习重构课堂
2021年4月15日下午,上城区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专项研究”主题教研在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举行。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上城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闻蓉美老师、上城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部分成员、绍兴市柯桥区部分科学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李菲菲老师执教《跟着走的书包》,她从真实情境出发,带领学生回忆遥控赛车的特点、聚焦无线遥控书包,明确项目主题。课堂中,学生担任设计师、工程师、测试员、汇报员等角色,挂牌上岗、协同合作,开启无线遥控书包设计之旅。学生亲历产品的设计过程,充分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先设计,后交流,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无线遥控书包设计稿,为后续的项目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杭州市回族穆兴小学陈晶晶老师执教《空气的热胀冷缩》,她通过实验演示,提出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的步骤,以简单而形象的探究实验,掌握“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科学概念。在此基础上,以“自制喷得很高的喷泉”作为挑战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学生开始选材、组装、测试、调整,在不断尝试和改进喷泉装置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水和空气的热胀现象。在交流汇报阶段,各小组展示喷泉装置成果图,在对比装置、解释现象、交流反思、总结经验中收获更多的发现,促进思维发展。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王司闫老师执教《让小车慢下来》,他聚焦生活中的真实情境——马路上的汽车减速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减速带除了提示司机主动刹车之外是否能起到减慢小车速度的作用。通过动手实验、记录归纳,学生发现逐渐增加减速带的个数,小车行驶距离慢慢减少。接着,学生从司机和行人的视角思考真实问题,将研究聚焦于减速带的颠簸和减速的优缺点。通过讨论学生想到一种可以让慢车不颠簸又能让快车减速的物体——“吃软不吃硬”的非牛顿流体,在体验非牛顿流体的特点之后,进行了新型减速带的设计,为后续的实践做好了铺垫。
三节研究课后,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的角度进行了点评。
徐老师指出真实情境是项目式学习的首要条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现实性,即是否契合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劣构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还原现实生活;吸引力,是否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杭州市上城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闻蓉美老师针对教师难有充裕时间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闻老师倡导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化的理念改进日常教学,以大单元视角整合教学内容,梳理出每个单元项目化学习整合点,运用项目化学习的理念、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实践中习得核心概念,发展高阶思维。
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开展日常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能更有力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在未来社会能够进行有效合作、沟通、创新,并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上城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将持续深入地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积累经验、提炼成果,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实践智慧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撰稿:杭州市时代小学 鲍心如
摄影: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张旖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