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奉化:“观点—论证”激思维 教学研讨促发展——奉化区小学科学名优骨干及高端班学员展示活动
“观点—论证”激思维 教学研讨促发展
——奉化区小学科学名优骨干及高端班学员展示活动
5月28日,奉化区小学科学名优骨干及高端班学员展示活动在奉化龙津实验学校举行,活动主题为:小学科学“观点—论证”式探究活动研究,全区80余名科学专职教师参与观摩、研讨。
锦屏中心小学的张宁素老师、松岙小学的李宏勇老师、龙津实验学校的马水娟老师分别执教了《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和《增加船的载重量》三节新教材科学课。三位名优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引领着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像科学家一样解决问题,呈现了浓浓探究味的深度学习课堂。
张宁素老师执教《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一课,以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对“光在传播时是否会遇到阻碍”的问题的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有依据的猜想,提出各自的观点。张老师借助自制教具,巧妙引导学生对光在玻璃、硫酸纸、纸板三种物体中传播时是否会遇到阻碍的不同现象的观察与比较、研讨与论证,培养了学生的实证精神,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光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李宏勇老师执教《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一课,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利用硬币在水中“浮现”的折射现象自然导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李老师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材料、形象清晰的对比观察,让学生亲自见证了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发生偏折的真实现象,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筷子水中弯折”“渔民水中叉鱼”现象展开解释,将科学知识的习得进行有效的转化与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水娟老师执教《增加船的载重量》一课,以“设计制作一艘能够承载19个垫圈的小船”任务为驱动展开项目化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挑战兴趣,引领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去思考。马老师通过对船舶模型从立体到平面的解剖、铝箔纸材料的格栅处理,精妙的引发学生对不同底面积和高的设计下船的载重量的猜想与推测,由此展开个性化的设计、制作与测试,融合了数学中关于底面积、高与体积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船的载重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完成了挑战任务,体验到了像工程师那样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研讨环节,首先由上午执教的三位名优教师进行个人观点报告。三位教师从教学的设计、材料的改进、活动的优化、主题的落实等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回顾、反思与小结。张宁素老师在观点报告中指出,要针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不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实实在在地开展“观点—论证”式的探究活动,切实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虚无缥缈的想象和漫无目的地做实验等问题。李宏勇老师在观点报告中指出,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要引导学生对真实生活现象的观察、探究,要解决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有温度,才能让学生喜欢。李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对材料的增减、打磨、加工、制作的过程以及“一天一课一改”的备课经历,体现了一名名优骨干教师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马水娟老师作了题为“基于项目化学习视角的教学设计”的观点报告,以执教的《增加船的载重量》为例,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展示总结,综合评价”三个层级,深入阐述了如何利用设计图来轻松解决体积与载重量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基于学生的前概念来推动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马老师还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主观性和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错位脱节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路径。
接着,小学科学五大教育共同体分别派代表发言,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发言教师分别从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课堂探究主线的架构、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课堂探究氛围的营造、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等方面发表了个性思考与想法。
最后,教研员王世力老师从四个方面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第一,猜想到底,让观点更清晰。科学课堂在猜想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抛出观点,交流环节也要大胆表述,让学生有前后的观点对比,从而有更深刻的体会。第二,探究到底,让证据更充足。学生主动的求证意识和明确的探究目标是学生探究的基础,实验前的有效引导、探究材料的结构化设计,才能让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现象,获取有效的证据。第三,研讨到底,让解释更合理。实验后的研讨环节既是学生表达能力的考验,也是学生对自己观点的回味和思考。此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这时的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外显与碰撞。第四,论证到底,让结论更科学。论证的过程需要有学生的思想之泉汇入,若是教师的设计太过于“满”,就会导致学生的思想无法流入。从观点到论证,真正让深度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真实的发生。
撰稿:奉化龙津实验学校 王茜 莫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