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搭建项目支架,指向核心素养
2021年10月28日下午,上城区“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暨“基于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科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线举行。在教研员闻蓉美和陈敏老师的带领下,上城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分为课例展示、互动交流、专业点评等环节。
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杭州市回族穆兴小学的陈晶晶老师紧紧围绕生活中常见的喷水壶展开本节课的项目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制一个喷水壶揭秘喷水原理。通过观察,学生猜测喷水的关键是空气,产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需求,再基于所学新知设计、自制喷水壶和不断反思迭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知识和问题解决进行关联,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还提供了表达支架,让学生利用模型贴来解释现象,促成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的深度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
随后,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査良老师从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听课感受,一是引出贴近生活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二是通过提出学习需求,搭建学习支架;三是借助自制喷水壶,重视活动设计。同时,查老师也针对本课教学环节的顺序和教学内容的取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三年级上册《我们来做“热气球”》
杭州清泰实验学校董灵茜老师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共同解决热气球方向偏的问题。课堂提供了模拟材料,设置挑战任务让热气球升空,让学生观察记录热气球上升下降的现象。同学们兴致勃勃完成挑战,进而引发热气球载人升空的深度挑战。在任务二中每组小朋友想办法动脑筋,用不同方法尝试调整热气球载人升空方向偏的问题,进而达到热气球笔直升空的目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提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与生活中的热气球进行比对后提出再次改进热气球的设想。最终,学生带着新的研究问题,走出课堂,继续探究。
杭州市夏衍小学王玉老师对这节课进行点赞。她说:课堂中多次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感受到董老师的用心,老师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制作微课让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实践活动。从基于真实情景中的驱动性问题开始,到明晰项目任务,逐层推进探究活动,再回归实际改进设计,体现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与探究的乐趣。同时,王老师也结合课堂教学提出“如何更精准把握探究活动的需要来源”的思考。
五年级上册《寻访地球》
杭州市胜利小学吴茜丹老师的这节课为学生创造了沉浸式的项目式学习体验。课堂上,吴老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有层次维度的材料,信息含量丰富,导向明确,为不同的学习方式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资料、视频观看、模拟实验展开自主学习。学习材料转化为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架,同时,也让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思考和行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选择,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学习路径,但最终指向的都是核心概念的建构与学习方法的迁移。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学习后的收获有深度,有厚度。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林忠强老师认为这节课有诸多闪光点,如学习材料选择精心,有层次维度;学习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导、突出自主;学习路径的铺设通过搭建支架因需而设,促进概念理解。最后,他也提出了启发性的思考,怎样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串联和整合?学习评价如何开展?如何处理过程、路径、能力等差异?
课例及点评结束后,老师们互动交流,各抒己见,深入思考如何以项目为载体,创设真实情境,基于驱动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持续深入地探究。
多维融合的世界,才会迸发出不竭动力。相信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能让学生的习得更活更多更有味,老师的教学更真更实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