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PBL视野下植物类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文/毛超红 图/魏协以及现场老师供稿
图1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海报
11月11日下午,上城区望江片区的科学老师们相聚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参加以“自然教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李冰老师引领,毛超红、邱胜和孙一敏老师分别负责三部分内容:自然教育的介绍和体验,触手可及的自然观察,以及勇进绿马甲历程(图2)。
活动伊始,毛超红老师借威尔逊的亲生命假说开启今天关于自然的讨论,以森林浴和自然缺失症为例说明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大家对自然教育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娃哈哈双语学校三名科学老师,毛超红、王媛媛和林静宇老师,带领大家体验了一堂真实的自然教育课——《自然密语》。科学老师们在初冬明媚的阳光下,像孩子一样探秘、玩耍,享受自然的乐趣。
这次活动的教案来自杭州桃源里自然中心编写的教案集《自然教育在身边》。同这本书中的其他教案一样,《自然密语》活动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认识伙伴、主题活动和分享总结。首先,老师们在户外草地上围成一圈,除了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外,还要介绍自己的自然名(例如满月、石榴、兰花、苹果等)。接着是“猜自然名”环节。每人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提示自己自然名的线索(可以是图画或者文字),由其他老师根据纸片内容推测这是哪位老师的自然名。比如,某一位自然名为苹果的老师,她在纸上画了一枚苹果籽作为线索。在初步体验解密的乐趣之后,难度升级。老师们拿到一张密码规则说明书。在学习编码规则之后,老师们从自然汲取灵感,制作密语,再由他人来解密。这个过程类似于古代结绳记事。老师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在编制密语和解读密语的活动中(图3)。破解完人造的密语之后,活动难度再次升级——破解自然密语,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终极关卡。虽然我们这一次的活动场地只是普通的校园空地,并不是非常原生态,观察敏锐的老师们还是发现了很多自然痕迹,并且提出这些痕迹透露出的隐藏信息。来自小鸟的高空坠物,昆虫啃食过的叶子,蜘蛛留下的网……借助自然的痕迹,我们畅想在这一片有限的空间里,可能发生过的无限的故事。主题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再一次围成一个圈,轮流分享从过去1.5小时中获得的心得体会。不少老师提出这样的活动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科学教学工作中,例如经过改编,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融合其他学科,带学生一起玩,玩中学。有的老师则跳出科学老师的职业身份,谈到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其中,来自天地实验小学的苏林冲老师说:“自古到今,自然一直在那里。某些人在某些时刻,会和自然产生强烈的共振感。自然是留给有缘人、有心人的,留给能够破解自然密语的人。”
今日的教研活动除了户外自然教育体验之外,还有两位老师的主题报告。来自崇文实验学校的邱胜老师围绕“自然观察”做了精彩的分享。以杭州的市树——香樟为例,邱胜老师详细介绍了如何对一棵树进行细致的观察。这种在杭州触手可及、随处可见的植物,多少人可以确切地知晓它叶脉的形状、腺点的位置、果实的颜色、花瓣的数目、树皮的纹理……除了观察植物以外,邱胜老师提到,观鸟、夜探等活动也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自然观察者智能。
最后,来自勇进实验学校的孙一敏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学校在自然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包括组织学生开展自然笔记,参加植物园的自然嘉年华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寻找节气”,邀请家长志愿者共用参与自然教育等。科学老师们在课堂内外积极创设机会帮助孩子接近自然。例如,科学课《微小世界》中,老师给到孩子们充足的时间来描绘他们眼中的微观世界。再例如,以“节气”作为载体,勇进实验学校组织开展了“寻找节气”拓展课程,引领孩子们去探寻和记录不同时节、物候的自然现象,长期积累下来,成果颇丰。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相信通过本次教研,上城区科学老师们对自然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期待更多的孩子们能够在自己的校园中,体验到高质量的自然教育,更加健康、全面、快乐地成长。
图2 毛超红、邱胜、孙一敏老师分别进行主题分享。
图3 科学老师们正在体验《自然密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