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素养导向下学科项目化学习探索
——郑淇、方慧青项目式工作室启动暨科学组示范杯研讨活动
2021年11月22日下午,在杭州市学军小学展开了一场以“素养导向下学科项目化学习探索”为主题的探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郑淇、方慧青两位老师所在的项目制名师工作室联动发起,旨在探索项目化与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本次活动特邀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教材编写组成员徐春建老师,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办公室副主任、杭州市STEAM项目化学习教研员萧琪老师,西湖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利坚老师,西湖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研究员鲍雯雯博士参与指导点评,同时邀请了区域层面多位学科老师进行交流研讨。
用行动回应挑战,项目化重构课堂
方慧青老师执教了小学科学五上二单元第二节课《地球的结构》。方慧青老师和团队成员们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学科目标,对原有的教材进行大单元视角下的整合重构,关注素养导向下的模型建构,倡导极简理念的学科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持续探究,内化知识概念,促进能力和思维的发展,鼓励新情境下建模能力的迁移应用。
行动实现赋能,项目工作室启动
郑淇和方慧青老师简要介绍各自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并邀请现场四位专家揭牌。揭牌仪式代表着方慧青老师和郑淇老师的项目制工作室正式成立。
专业引领发展,专家指导学科项目化
徐春建老师肯定了《地球的结构》一课的设计定位,并对学科项目化发表了自己独到精辟的观点。徐老师指出,教科版科学大单元的编排方式,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与项目化融合的天然优势。在学科项目化过程中,对“建模”和“模型”的定位要准确。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建模的目的不是建模本身,而是要对模型进行测试,并将模型与原型进行对比,从而促进对原型的认识。
紧接着,萧琪老师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点评,并对学科项目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萧老师在学科项目化中给出了三点指导方向:1.项目化是一种载体,需要在项目化过程中把握学科教材核心。2.在学科与项目化融合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深度学习得到有效落地。3.在记录单中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的痕迹。萧老师表示,方慧青老师给了大家一个学科项目化的优秀范例。
此外,吴利坚老师,鲍雯雯博士也发表了自己的指导建议。
通过今天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能,我们将以项目化学习设计为主线,以课堂实践为载体,以教学研究为抓手,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杭州市学军小学 郑淇 方慧青供稿
文:倪莹莹
图:林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