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平阳:STEAM项目,走向真实世界的学习——浙江省施昌魏名师网络工作室送教平阳县昆阳镇第六小学
12月17日,浙江省施昌魏名师网络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在平阳县昆阳镇第六小学举行。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学前)教研室主任施昌魏,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林天鹏,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纪相钊,浙江省施昌魏名师网络工作室部分成员现场参与,其余的温州市科学老师则通过网络直播同步与会。
第一节课是来自平阳县昆阳六小的陈琪执教的《做一个“红美人”包装盒》,本节课是学校红美人包装盒项目化学习的第四课时。课上,孩子们针对第一次设计通过研讨发现的问题和改进优化方案,进行二次图纸设计,完成迭代产品制作并测试、评价包装盒。
第二节,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的周云来老师与五(2)班的孩子们经历对自己制作的第一代灭火器(利用小苏打和白醋产生二氧化碳)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老师结合灭火专题项目书,让学生对灭火器加强密封性和控制反应时间上自主选择材料现场制作可控装置。学生思维发散、问题碰撞,在不断地的深入讨论中学生得到了解决方案。
温州道尔顿小学的刘西蒙老师从项目化学习的五点特质即指向核心概念的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以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对两堂课例进行点评,分析了课例的设计是如何达成项目化学习特质的,并对未满足特质之处提出实践补充建议。
温州市龙湾区屿田小学冯幼义老师的《指向核心概念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讲座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进行介绍。首先,冯老师借助漏斗图和山径图梳理关键词,指出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接着从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实践两个角度明晰高质量项目化学习的画像,指出“低结构的探索—高结构的指导(支架)”是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最佳教学结构;最后以“学习支架”的搭建为切入点,结合实践案例介绍了指向“合作”、”创新“、“问题解决”、“概念发展”、“自我管理”的项目学习支架是如何促进素养的落地。
下午第一节课是来自平阳县萧江三小的温玲玲执教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温老师借助“测评项目书”,针对时间成本和文字效果两个项目,组织学生作为小小测评员展开活动。学生通过模拟活字印刷的活动,体验中了解活字印刷的简单工序,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到活字印刷省时省力和规范工整的优势,感受它对文化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的吴乔乔老师通过结合学生已学的知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学生共同探讨身边熟悉的蜘蛛和蜘蛛网,学生通过建模蜘蛛网,意识到需要外界营养的获取,将本节课的主题指向了蜘蛛对环境的适应,通过猎物蛋白质和蜘蛛结网所需蛋白质的计算,最终算出蜘蛛捕猎的数量,将本节课的主题深化,再次指向核心概念:动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
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的戴乐韵老师就下午两节课作了《靶向设计:探寻高阶思维的生长点》观点点评,分别从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创造思维三个高阶思维层面,分析和肯定了温老师和吴老师对推进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学习支架和路径的精心设计。
活动最后,特级教师施昌魏老师为大家带来《走向真实世界的学习》的讲座。施老师阐述了走向“真实世界”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问题式教学(pbl)”和“项目式学习(PBL)”,指出两种学习方式都强调真实的生活情境,凸显学习的建构性与情境性。施老师结合今天展示的四节课例梳理问题式教学指向的是科学家思维的发展,而项目式学习指向的是工程师思维的发展。最后,施老师介绍了STEAM课程设计的12个步骤,为学员们后续的STEAM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借鉴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