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说课】《营养要均衡》(王小梅)
《营养要均衡》说课稿
温州市瑞安市陶小学 王小梅
老师们好!欢迎走进小学科学教学网,这里是特级教师说课栏目。
我说课的课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呼吸和消化》单元第6课《营养要均衡》。联接儿童立场和科学立场,优化探究活动设计是我多年来秉承的教学理念,接下来我将从学生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及学习得怎样四个方面阐述我是如何在本课学习设计中实践这一理念的。
一、为什么学习
1.学科逻辑分析
拿到教材我首先会考虑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从学科逻辑上分析,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13个核心概念之一“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中“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相关学习内容。教材以大单元的课程架构引领孩子通过持续、连贯的学习活动建构“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并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单元核心概念,并指向“物质与能量”、“结构喻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本课将在认识食物丰富性和食物中富含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
2.儿童现实逻辑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吃的食物的丰富性并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营养的丰富和营养均衡之间的联系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许多孩子认为营养均衡指的是每种营养及其食物量都要平均。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设计的起点和生长点。
- 二、学习什么
学习目标
本节课孩子们可以学习什么,学到“人体系统”主题概念进阶的哪一水平呢?
基于学科逻辑与儿童逻辑分析,我将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推进本单元4-6课的学习。以“如何设计一份成本12元左右受同学欢迎又有营养的中餐”作为驱动性问题引入。本课是项目导引课后的第3节探究实践课,解决的是我们根据膳食宝塔来反思改进食谱的问题。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
科学观念:人体需要不同的营养,且营养是否均衡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且保持数量合理。
科学思维:能在完成阅读膳食宝塔等相关资料后,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完善“菜谱”;在研讨交流中运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当前设计的食谱搭配是否合理,实现思维进阶。
探究实践:综合运用膳食宝塔相关资料以及评价量规,对原先的食谱进行修正再设计。
态度责任: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在学习中大胆发表观点、乐于合作、真诚评价。
学习重难点
本课学习重点是“初步学会合理搭配膳食营养,知道只有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难点是“学生建构对各种食物摄入量的理解”。
三、如何学习
刚才我分析了学习的起点与终点,那学生从学习起点到终点需要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需要哪些支持?这就涉及到“如何学习”的问题了。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呈现学习公约。
【意图】以有仪式感的约定将对应新课标提出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设置的学习素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学习评价标准,从而将学习评价自然渗透于学习过程中。
(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1.回顾驱动性问题:学校“小鬼当家”项目组,要招聘助理司务长参与学校菜谱设计。考核内容就是搭配一份营养均衡的菜谱,又要符合成本核算。
2.呈现前两节课的班级记录表:孩子们根据大家的喜好和食物营养设计的营养午餐,提出今天的问题——这样搭配出来的午餐符不符合营养均衡。
【意图】这样以真实的情境将学科本质问题转化为驱动儿童学习的具体问题。
- (二)经历活动,丰富信息
为对接学生的已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挑战性的体验活动促进他们围绕问题深入思考、展开实践、形成解释,我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究活动。
1.第一层次,出示仿真食物模型,以“食材商铺”的形式让孩子将原先设计的食谱转化为真实的食物模型,将纸上的菜谱转化为形象生动的餐盘,并且介绍其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同时解决是否符合成本问题。食物模型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成就感。
2.第二层次,出示膳食宝塔,我们要根据膳食宝塔来评价我们的食谱是否符合要求。孩子们先阅读宝塔资料,这时候他们会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原来营养均衡不是指所有的营养一样多,它们在数量上是呈塔状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去反思餐盘里的食物是否符合营养均衡的要求。在这里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个难点,就是我们这个膳食宝塔上呈现的是一天的食物量,而我们设计的是一餐的食谱。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导学单来帮助学生进行转换协调。
3.第三层次,学生再修正原来的食谱 。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除了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实物模型,还有营养宝塔的资料以及导学单,同时嵌入从第一课开始就提出的食谱标准评价单:比如成本是否符合、小组合作、任务完成等等。
【意图】整个板块从学科逻辑上来说,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微型的工程实践过程:设计食谱-实施食物-反思修正食谱。从儿童认知逻辑分析,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引发冲突、反应、调整等认知过程,经历了设计、实践、评价、修正等科学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逐步科学的认识“营养均衡”本质,达成了儿童逻辑与科学逻辑的融合。
- (三)集体论证,形成共识
这里,主要引领学生对修正后的食谱再一次开展交流评价。
1.采用画廊漫步法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修正后的模型餐盘展开交流评价,展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创新点,参观评价的孩子用贴有自己学号的贴贴纸为各组食谱做评价。
2.在画廊漫步的基础上再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论证,选择两组介绍自己的食谱以及对同伴评价作回应。
3.最后在集体评价基础上再次对食谱作修正,修正后的食谱展示在班级记录表上,与前两节课的班级记录表形成一个完整的显性化的学习过程。
【意图】关键问题的研讨从学科逻辑上来说是一个将观点联接证据的论证过程。同时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儿童经历了丰富、重组、改造和平衡的认知过程和分析和比较、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过程,将零散在活动中的认识通过研讨形成结构化的认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营养午餐的正确模型思维,达成了学科逻辑与儿童逻辑的统一。
(四)新情境解释,评价反思
【意图】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学习者在运用所学的概念解释“新情境”所包含的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概念建构的“最后一公里”。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有层次的活动供学生选择:
1.今天我们设计的是午餐,请补充设计早餐和晚餐形成一天的食谱并跟膳食宝塔作对照;
2.为特殊人群设计个性化的食谱。
在这个环节,学习者经历了学习成果的检测、迁移与评价的过程。
四、学习得怎样(学习评价)
从学科逻辑上来说,2022版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一体化,从儿童逻辑来说,学习评价能促进儿童成长型思维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将学习评价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公约转化为的小组记录表上的自评互评以及记录表上的食谱的迭代修正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轨迹对学生学习作形成性评价,而新情境的应用迁移则是对本节课概念建构的总结性评价。
五、特色分析
1.将儿童认知逻辑和学科逻辑有机融合和统一在学习设计中:本课设计以儿童为本,引领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实践交流过程,凸显学科本质的同时联接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促进核心素养在课堂学习中落地。
2.用班级记录表串联大单元学习:班级记录表的精心设计与使用,串起了学生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的桥梁,并能通过联系前后课的班级记录表来体现科学单元学习的连贯性与累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