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参与教科版科学教材全国培训会暨新教材使用第二次备课学习
科教盛事聚湖州,科学教育新篇章璀璨启航!2024年9月19-20日教科版科学教材全国培训盛会在风景秀丽的湖州隆重举行,吸引了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教育专家、科学教研员和科学教师汇聚一堂。教学智慧的火花在此碰撞,教科版教材主编周忠和院士、张红霞教授亲自登台,以深刻见解和前沿视角,引领科学教育新风向,一场关于科学教学创新与教材深度解读的盛宴备受瞩目。
01.全国教材培训会上的温州影响力
2024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的圆桌沙龙环节聚焦“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策略”开展热烈讨论。此次沙龙由来自温州的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王小梅担任主持人。参与沙龙的嘉宾包括来自广西教育研究院、江苏省和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地的知名专家,以及一线小学科学兼职教师。在王小梅的主持下,大家踊跃发言,思想碰撞,共同探讨低段科学教学策略的创新,为全国小学科学新教材、新教学带来新启发。
02.温州市全体教研员参与现场学习
教研员现场ppt笔记节选
王小梅 瑞安市教研员
应小敏 平阳县教研员
谢晓静 瓯海区教研员
林孝亮 龙湾区教研员
张耀尹 乐清市教研员
王远 鹿城区教研员
郑小敏 龙港市教研员
周小央 文成县教研员
倪协凯 洞头区教研员
叶丐强 永嘉县教研员
郑昌艺 苍南县教研员
庄玉婷 泰顺县教研员
03.温州各地参加线上学习
我们学校本次协作教研以一年级教材的集体备课为主题,刚好选了《气味告诉我们》一课,与线上教材培训会完美契合,因此,我们安排了本校老师和线上教师进行《气味告诉我们》的同课异构,在完成了本校内部研讨后,聚焦了三个问题:
1.情境如何更真实?
2.怎样设计活动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研讨的关键问题如何凸显鼻子这一感官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带着问题观课,我们发现线上教师的“三袋四物”、“变化的玉米”、“闻不到的礼物”刚好呈现了第二问和第三问,用结构化的材料逐步构建学生关于“气味”的认识,用生活化的材料刺激学生关注身边真实世界里的“气味变化”。在姜向阳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在同课异构的“比较思维”中,更好地领会了教材中的“比较思维”。
——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 张晨晨
参加为期两天的2024年教科版科学教材全国线上培训会,我深感收获颇丰。观摩了四节一年级课例,学习了四位老师引导一年级萌娃思考科学的过程。老师们在教学中创设贴合一年级学情的情景,基于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生活现象,教师对生活现象进行有目的的科学研究。像任洪教授所说的情境、聚焦留有创造空间。老师们亲切的交流,课堂上构建多样的评价激励方式,如小组奖励、神秘礼物、游戏的方式、比赛环节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得低段科学课有趣、有料。
——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 何慧
一、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特点
课程以画画为切入点,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通过绘画,学生能够以他们擅长的方式表达对植物的观察和理解。教师关注了学生手控笔能力较弱的问题,因此在评价上降低了对画像“像”的要求,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兴趣。这种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强调真实记录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学生对“真实记录”的理解,教师采用了反复比较和阐述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将实物与画像进行对比,寻找相同与不同点,从而建立画像与真实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真实记录,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三、注重观察细节与科学记录
在给吊兰画像的环节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吊兰的叶片形状、颜色、纹路等细节特征,学生逐步学会了如何更细致地观察植物。同时,教师还强调了科学记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使用铅笔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过分关注色彩等美术元素。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温州道尔顿小学集体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要培养学生像达尔文一样拥有精细的观察能力和一丝不苟的推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保持质疑的态度,这样才会有探索的欲望。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要注意将人文与学科相结合,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更要形成科学态度。
听了今天学习,我了解到“学为中心”的重要性,“学为中心”,把学生放到课堂的中央,用一米高的视野看课堂,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反思自己的实验材料、学习支架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真实需求,对于低段孩子,更加设计有趣的情景,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瓯海外国语学校 余守望
任洪老师的专题报告中介绍了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情境创设和问题聚焦,好的情境和聚焦可以融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赋予使命,注入动力,也能唤醒学生经验,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科学课堂中要设计真实性、游戏化、聚焦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儿童科学素养目标的达成。
徐莹莹老师对一下《身边的物体》进行了单元解读,从“森林”讲到“树木”,对于本单元建议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能力者”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不同的适当的“探究支架”。学生在教学中扮演“初学者”,利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认识物体,理解“分类”对认识事物的意义,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建构理解。
喻伯军老师对教科版新教材编写的理念与特色进行了讲解,一下《常见的动物》进行了单元解读,整单元围绕“认识常见的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构建学习内容,渗透生物的概念,在每课的教学中喻老师给了我们很多教学建议,如在第一课中带孩子们在校园内观察难度很大,那么校园内上课教师要事先做好调查,体验如何找到动物,分组观察,带领学生一起,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瑞安新纪元小学 王圆圆
任洪老师的精彩分享不仅丰富了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更激发了我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关于“情景设计与问题聚焦”的几点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在科学教学中,情境设计与问题聚焦是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通过精简情境、唤醒经验、任务真实以及多元策略的运用,我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科学世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将把此次学习的收获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科学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 胡淑茜
在这次新教材培训中,杨老师的《气味告诉我们》课程展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通过无气味材料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推理思维,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此外,闻玉米的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场景,促进了科学素养的有效转化。尤其在气味与味道的区分上,通过对气味的探索,学生们能够更加科学和准确地进行描述,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这种实践方法令我深感受益。
——泰顺县第二实验小学 吴丽丽
对于低段教学,我的疑惑在于如何让低段孩子们形成科学素养去严谨的探究,而不是简单得玩?活动中周忠和院士和刘徽教授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专家思维”和“专家结论”.他们提出要用创造性去解决真实问题,归纳和演绎、假设和验证、基于证据的论证. 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培训中,老师们强调要通过趣味性的实验、生动的故事和直观的演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探究任务,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心探索,勤“耕”新教材.
——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 黄建勤
在聆听了徐老师对《身边的物体》的深入解读后,我学到了很多平时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徐莹莹老师先是通过学业标准,解读了这一单元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非常详细地讲解了这个单元里的每一节课,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帮助。不仅如此,徐老师从一年级学生特点的角度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教学建议,比如在活动记录中,圈出来、编号记录的方式,有趣的情境环节等,对我们低段科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学习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启发。
——平阳县昆阳镇实验小学 高浪
本次学习为我提供了很多新一年级科学新教材教学实操性、可借鉴的解决措施。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上来,如何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杨华英老师执教的《气味告诉我们》。杨老师在角落藏气味比较明显的橘子皮,让学生闻到,看不到,成功引起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也很流畅的进入本课的课题。通过闻给定四样物体气味,识别它们的气味特征,建立不同物体具有不同气味概念,再用鼻子区别布袋中的四样物体,强化知识应用。整堂课在趣味中进行,孩子注意力集中,教学目标有效落地。这些都是我以后教低段孩子需要学习、借鉴的。
——龙港市爱敬小学 林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