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兰溪: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实践

人间最美是金秋,教研交流传真情。为进一步发挥名师的学术引领作用,推动新课程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11月19日,小学科学胡竹飞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在游埠小学成功举办。工作室领衔人胡竹飞老师、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小学科学部分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活动。
PART.1

课堂实践


在小学科学工作室成员高跃兵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摆的快慢》科学探索之旅。课程伊始,高老师通过生动的摆装置演示,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可能影响摆速的种种因素。紧接着,在高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们分组合作,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对比实验,亲身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无穷魅力。



课堂上,学生们不仅深入探究了摆锤质量、摆动幅度以及摆绳长短对摆速的影响,更通过巧妙地改变摆锤上胡萝卜块的位置,深刻领悟了摆长的概念及其对摆速的决定性作用。高老师全程耐心指导,学生们则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异常热烈,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喜悦。



然而,在数据分析环节,部分学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这凸显了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学生们依然迎难而上,努力克服难关。本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更让他们在未来的科学学习道路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工作室成员童小靖老师执教四下《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在课前出示了课堂评价单,给学生设立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让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以汽车启动作为导入,引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探究借助垫圈和绳子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之后进一步探究小车运动快慢和垫圈数量(拉力大小)的关系,通过数据汇总,小组交流,发现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童老师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最后借助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科学知识学以致用,让科学回归生活,让每个善于发现的孩子都能成为生活中的科学家。


PART.2

课堂评价





评课环节中,在胡老师的引领下,各位教师针对两堂精彩纷呈的科学课,纷纷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工作室的成员们更是畅所欲言,积极交流个人的感悟与宝贵建议,大家一致表示对科学教育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将这些学到的优秀经验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





PART.3

专题讲座



教研员胡竹飞老师带来了《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的专题讲座。胡老师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教师需要学习设立学习目标,在学习、教学、评价中落实学习目标,并且聚焦学生整体性学习目标、完整学习经历以及形成性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基于此,教师的教重在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和经验转化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即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建构发展性的学习过程,实现深度学习。




科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探索世界的钥匙。此次送教下乡活动,对于孩子而言,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好奇心被点燃,对科学的热爱被激发。每一次实验的成功,每一次问题的解答,都是他们心中科学梦想萌芽的瞬间。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我市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片被科学之光照亮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教育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知识果实!

文字:童小靖
图片:蒋应智 蒋可钰
编辑:吴亦秋
审核:胡竹飞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