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论坛精华帖:搭活动支架,促主动学习——《弹簧测力计》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首页    论坛好帖    论坛精华帖:搭活动支架,促主动学习——《弹簧测力计》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搭活动支架,促主动学习

——《弹簧测力计》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精华帖地址:http://lt.zjxxkx.com/showtopic-70979.aspx   

作者:夏薏

选自: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 教学研究

 

一、灵感源起:

工具类认识与使用的学习内容,例如《认识气温计》《弹簧测力计》这样的学习内容该如何组织呢?平时常态课一般都是教师把结构、名称、注意事项说清楚之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技能的练习,老师讲授较多,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在2023年的浙江省小学科学关键问题解决研讨会上,刚好同时有这两节课的展示课。这两节课的观看地址如下:

《认识气温计》

https://mp.weixin.qq.com/s/W-5nqAAoj-K_N4zJAjSS-w

《弹簧测力计》

https://mp.weixin.qq.com/s/EHbPQKkM19MlBvIpkC4U7w

这两节课各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尤其是胡老师的课的设计,也是前段时间很多公开课会采用的形式,通过设计制作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将课型变为工程设计类,化孩子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随后钱金明老师的课堂点评,让对这类课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想尝试用这样的理念去设计一节课并进行实践。
 

IMG_257

 

IMG_259

 

IMG_261

 

IMG_263

 

IMG_265

 

IMG_267

 

IMG_269

 

IMG_270

 

IMG_271

 

IMG_272

 

IMG_274

二、教学设计
1.情境支架 聚焦问题:

创设利用“拉力器”为拔河比赛选择大力士的情境,同时邀请两位学生利用拉力器比较力气大小,其他同学作为裁判,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学生通过观察弹簧被拉长的长度,从而说出判断结果,初步发现弹簧具有“受力大,拉长长”的特点。但是拉力器却无法准确测出力的大小,聚焦提出两个问题:
① 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吗?
② 力的大小如何测量?

 

IMG_257

 

IMG_259

 

IMG_260


2.资源支架 初识弹簧测力计:

开门见山引出弹簧测力计,并通过视频、模型等资源介绍来初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和名称。并通过视频观看后,推测以下两个问题:
 

IMG_262

 

IMG_264

            

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去探究一样工具的组成结构名称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毕竟这些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同时通过利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瓶1L水,初步知道弹簧是具有一定拉长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会损坏弹簧,为后续的使用注意事项做好一定的铺垫。

3.任务支架 再识弹簧测力计:

以完成一份半成品使用说明书为任务支架,促进学生更深层地认识弹簧测力计。

任务一:观察结构,明确用法和读法

任务二:测量使用,总结使用注意事项

两个任务融合成一个大活动,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巡视,并进行个性化指导。
 

IMG_257

 

IMG_259

个性化指导内容:

①调零(个别小组的弹簧测力计,并没有调零,引起测量结果的差异)          

②平视(这个经验基本可以顺利从水温计和气温计的经验进行迁移,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出)

③不能超量程(设置了一瓶超量程的550毫升的水,发现超出了5N,但具体是多少并不知道,结果很多学生坚持写了5N)          

④等指针稳定了再读数(也基本从水温计、气温计的使用经验中迁移过来)

研讨与交流:

组内交流:一个四人大组分成了2个二人小组,组内先交流测量结果,分析导致数据差异的原因;相互补充总结的注意事项;

组间交流:具体说清楚通过什么,我知道了使用时有这样的注意事项;

师生共同总结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调零、平视、不超量程、手握提环等。

IMG_261


4.应用支架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测试者”和“小考官”的角色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评价,加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范意识(虽然注意事项已经明确,但是学生依然会有许多不规范之处,例如手不会握在提环处,拿到物品马上上手测量,不考虑超量程问题)。通过小考官的火眼金睛去总结发现自己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强化与规范。

当然技能的习得并不是一节课就能练习好的,肯定需要后期不断练习,方可熟能生巧。
 

IMG_263

IMG_265

三、板书设计:

IMG_257

四、实践反思:

1.材料可更具结构化;尤其是学生已经知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之后,第二组材料不够有层次。我提供的是橘子、牛奶、自选物品;可以放一个回形针,弹簧测力计测不出来的,或者大大超出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容量过大;相比于一般的常态课,这样的设计其实很考验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同班级的试教情况差异还是较大的,但是普遍都会超时。另外不按常规出牌是孩子的天性,拿到弹簧测力计的那一刻,他们才不管那么多,只想着各种测量,小钩所挂物品皆可测,但既是天性,也尊重着,所以这个特点后续可以如何更好地利用,还可以再思考。

3.缺乏说明书的评价;由于是借班试教,所以这个环节没有及时展开与跟进。但是我感觉也是蛮有意义的,利用下一个班级的说明书进行体验、评价与迭代。

2025年3月4日 15:42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