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一下1.4《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上虞区 吴寅菲)

首页    教学研究    优秀课例    一下1.4《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上虞区 吴寅菲)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

 

精华帖地址http://lt.zjxxkx.com/showtopic-71387.aspx

作者:吴寅菲

选自:小学科学教学论坛-资源中心-一年级资源

 


一、教学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中的第一点“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前一课时,学生已通过“轻重”这一主题初步体会了物体的这一基本特征。本课将通过“滚动”与“叠放”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鉴于学生已对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包括识别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形状,本课的教学关注点并非认识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形状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方式,物体摆放的稳定性和物体的形状相关,从而发展学生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一些平面和立体图形,并且对不同物体的具体形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课中,以足球容易滚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容易滚动”和“容易叠放”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一物体的重要特征。本课向学生呈现了三类具有不同结构的材料:平面的小木块和长条的橡皮,它们难以滚动但易于叠放;乒乓球可以滚动但不易叠放;以及同时具备这两类物体特点的圆柱橡皮、螺母和透明胶带。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与它“是否容易滚动”有关。同时也对物体“稳定摆放”产生影响。
三、教学目标
1.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指导物体的形状对其滚动性能和摆放稳定性有影响。
2.在观察、简单实验、分类等活动中,能通过比较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滚动性能和摆放稳定性方面的异同,
3.通过滚动和叠放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认识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滚动和叠放的活动,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的稳定性。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稳定摆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拿到乒乓球之后你会怎么玩?(扔一扔、抛一抛)如果是在桌子上你会怎么玩?(弹一弹、滚一滚)

          这时候我们的乒乓球有什么变化呢?

生:滚起来、滚来滚去、动起来……(指出科学词汇:滚动,进行板书展示

师:你觉得它问什么会滚动呢?

生:因为它圆圆的、是球体……

师:你还知道里哪些物品也会发生滚动吗?(预设:篮球、皮球、足球……)

2.ppt展示出多种形状的物品,问:这些物品都会发生滚动吗?

(预设:木块不会滚、停在那里…  指出科学词汇:稳定,进行板书展示)

追问:为什么木块会稳定呢?(预设:因为它是方方的……)

3.球和木块的滚动情况不一样,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那我们今天就要来一起认识物体的形状。(引出课题)

二、探究

活动一:“形状侦探”

1.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物品,你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它们的形状吗?

请拿出抽屉内的物品进行观察(3min)

2.请同学来说一说(3min),教师要着重关注和引导学生描述形状。

生:这个橡皮是扁扁的、方方的,从哪里看是什么形状……(3-5学生进行讲述,要让孩子完整说出来、说完整)

 

活动二:滚动测试

1.过渡:观察了每一种物品的形状,那它们是容易滚动的还是稳定、不容易滚动呢?(预设:滚动、不滚动……)

师:今天就让我们用一个新朋友——斜面,来帮助我们判断它容不容易滚动吧!

(微课介绍演示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5-8min,请学生分享实验结果

(注意:学生分享的时候让他们一个一个物品讲下去,这个物品是如何放置的,这样放之后实验结果是什么,所以贴在哪里)

请具有相同结果的小组将记录单一起拿上来贴在黑板上展示

2.师:有不同意见的吗?(预设:胶带或螺母是不容易滚动)

请学生不同接实验结果的情况,并说一说其中物品结果不同的原因(生:放的方法不一样)

追问:那不同的摆放方法,它的形状一样吗?

生:立起来的时候它是圆圆的,容易滚动;平放的时候它是平的,就不容易滚动,稳定。

同样记录结果的小组也可以将记录单上交展示。

3.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形状不同,放的方法也会多样,那它滚动情况也就会不一样。所以物体的滚动情况跟形状有关。

圆的容易滚动;方的、平的不容易滚动,它是比较稳定。

活动三:叠放比赛

1.过渡:知道了这些物品的滚动情况,你能把它们叠放起来吗?

我们有乒乓球、木块、胶带、螺母等,每种3样,你能把它们叠放起来吗?

学生动手实验3min,分享实验结果(物体平的面可以逐渐叠高,乒乓球不能多个叠放)

追问:为什么呢?

生:因为木块是方的,很稳定,能够叠放;乒乓球是圆圆的,很容易滚动,不能叠放。

(三)研讨
  过渡:乒乓球不能叠放,但是老师又想把这3个乒乓球放在一起进行收纳整理,根据你的生活尝试,你觉得可以用什么东西将它收起来呢?展示塑料桶,收纳乒乓球。
  师:通常我们将乒乓球收纳其中,所以收纳物品要跟它的形状相匹配。
  小结:所以摆放物品我们要根据它的形状选择合适的盒子。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四)拓展
  师:根据你们的生活常识,能说一说生活当中这些物品(粉笔、胶带、木块、铅笔)是怎么摆放收纳的吗?
粉笔——粉笔盒;胶带——一长串排列好;木块——盒子里整齐摆放;铅笔——铅笔盒

 

教学亮点
1.情境化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游戏怎么玩乒乓球,结合学生熟悉的 “滚动” 现象,并与木块的“稳定”进行比较,自然引出 “形状” 主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弹、滚乒乓球)建立直观体验,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
2.分层实验设计,突破重难点
滚动测试:利用斜面实验直观对比不同形状物体的滚动性能,引导学生发现 “圆形易滚动,方形稳定” 的规律。通过 “不同摆放方式”(如胶带立放与平放)深化对 “形状与滚动关系” 的理解。
叠放比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 “平面结构易叠放,球面结构难叠放” 的特性,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经验。
3.联系生活,强化应用
研讨环节以 “收纳乒乓球” 和 “收纳粉笔”等 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形状与收纳工具的匹配性,体现 “科学服务生活” 的理念。
4.差异化引导,关注思维过程
在滚动测试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不同实验结果(如胶带的滚动争议),通过追问 “摆放方式是否影响形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小结:
   
该设计以 “实验探究” 为核心,通过动手操作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形状的重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建议优化实验材料的典型性,增加评估环节,并强化科学语言的引导,以提升教学效果。

2025年3月11日 09:1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