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四上3-5《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许水勇)

首页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四上3-5《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许水勇)

四上《声音》单元教学设计

5.声音的传播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许水

【教材简析】

《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第五课。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振动物体和声波。教材通过“音叉的振动引起水面波动”和土电话”两个活动,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对声波形成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学生以铝箔米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等作为声音的传播媒介,让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它们传到耳朵中,来感受不同的物质可以传播声音,并比较不同物质传播声音能力的不同。最后教科书通过放置在玻璃罩内的闹钟,和月球上两个人难以直接对话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声音依靠空气传播有深刻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

小组:土电话音叉(敲击小锤)、水槽长1米直径3毫米的圆柱形钢条、竹条、棉线、尼龙绳,一次性纸杯“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说说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

二、探索振动物体与声波

 [材料准备:每组1根音叉、水槽、土电话装置]

1.前面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引起水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实验。

2.实验指导:

(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

(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

(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现象描述出来。

3.分组实验: 

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

5.玩“土电话”游戏

(1)出示实验装置,并介绍。

(2)实验指导: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

(3)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

(4)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一端到达另一端的?

6.用“妙圈”模拟声音的传播。(微课)

7.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声音在不同物体(固体)中的传播

[材料准备:音叉(敲击小锤),长1米直径3毫米的圆柱形钢条、竹条、棉线、尼龙绳,一次性纸杯,“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1.出示材料:四根长1米直径3毫米的圆柱形钢条、竹条、棉线、尼龙绳。

2.你们认为声音通过哪一种物体传播的效果最好?并说说理由。

3.你能通过以上材料来设计一个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的实验吗?提示要比较这四种物体的传声效果,这个实验怎么做比较公平?

4.小组讨论。

5.交流反馈

(1)公平要求:材料长度、粗细要一样、绷紧程度要一样、敲击音叉的力度、音叉贴近物体的位置、耳朵听的位置等。

(2)实验方法:参考土电话的制作方式,每种材料的两端安装一个用一次性纸杯做得听筒,每次敲击音叉都与物体的中间位置接触,两边同时两个同学听传声效果记录实验现象。(微课)

6. 分组活动,并填写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7.交流反馈。

(1)通过这些材料你们都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吗?说说声音是怎样在这些物体中传播的。

(2)你们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四、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材料准备: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

1. 出示一个小闹钟,说说闹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朵里的?(空气)

2. 出示真空抽气装置,将闹铃放入玻璃罩,抽出空气。没有材料用微课代替)

3.现在还能听到闹铃的声音吗?为什么?

4.小结: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5. 资料介绍:月球上两个人难以直接对话。

、拓展活动

1.用手敲击桌面,比一比耳朵贴在桌面和离开桌面听,哪个听得更清楚?

(1)学生尝试,提醒轻拍桌面即可。

(2)交流并小结:木头比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3)思考:为什么听铁轨就能判断火车有没有开来

 2.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敲击声吗?这说明了什么?

(1)教师演示

(2)交流并小结:水也能传播声音。

(3)思考钓鱼时,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

活动记录

1.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实验记录表。

传声物体

钢条

竹条

棉线

尼龙绳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





哪种材料传声效果最好






【作业设计】

选择题。

(1)声音是( )的形式传播的

A.波               B.气流               C.直线

(2)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 )。

A.越来越轻         B.越来越           C.不变

(3)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无标题.pngA.水不能传播声音


B.水能传播声音


C.无法确定


资料阅读

有趣的自来水管敲击实验

在水管的一端敲击水管,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或者三次的敲击声,这是由于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导致的,另一端的人听到的是声音通过钢管、水、空气分别传来的声音。声音在钢铁中每秒传播5200米,在水中每秒传播1500米,在空气中每秒仅能传播340米。可见,如果水管中无水,敲击水管另一端,传播介质是空气、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2次声音。如果水管中有水,传播介质为空气、水、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3次声音。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水管中是否有水。

2020年3月16日 13:5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