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用规范守住科学常态课教学的底线

首页    教学研究    理论文章    用规范守住科学常态课教学的底线

用规范守住科学常态课教学的底线

 

 

318000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  胡志林

 

 

 

 

 

【摘  要】科学常态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但目前科学常态课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故提出“用规范守住科学常态课教学的底线”。坚守底线就是要“确保科学课程开齐开足;确保每位同学都能上科学课;确保科学探究活动正常开展;确保科学课有足够的‘科学味’”。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才能让理想变成现实,否则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科学课程就会成为一种摆设。

 

 

【关键词】规范   常态课    底线

 

 

 

 

 

一、关于“常态课”的认识

 

 

2009323日——324日,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和浙江省教研室在浙江省委党校举行“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暨“西湖之春”小学科学名师名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学科学常态课教学研究”。会议上老师们对“常态课”的理解各有不同,有老师质疑活动中的五堂展示课是经过精心准备,反复试教的课,所以它本身就不是常态课。杭州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尹伟老师认为经过试教的也是常态课,因为在平时平行班的教学中,难道只有第一个班级的教学才是常态课,后几个班级的教学就不是常态课吗?一时间相持不下,各说各的道理。那到底什么是“常态课”?本次活动所展示的五节课是不是常态课?

 

 

常态即日常教学中的状态。我个人认为常态课,即原生态、非特殊状态下的课,它包括教师常态、学生常态、内容常态、过程常态、方法常态、材料常态、结果常态等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原生态,也就是非特殊状态。如果是在特殊状态下上的课那肯定不是常态课。本次活动所展示的五节课是不是常态课?我认为不是常态课。因为它有很多特殊状态:首先教师不常态,平时老师上课,没有那么多人的听课,老师是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状态下上课,而今面对四五百听课教师,上课教师的心态不再是平静的,不再是放松的,而是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其次是学生不常态,本次活动学生每节课都是6组,每组4人,一个班级共24人。请问,平时老师们上课面对的都是24人一个班的吗?显然不是的。有的学校36人左右即小班化教学,有的是40多人,有的学校50多人一个班,我现在的学校好多班都是60多人一个班“特大班”。人数不同教师组织课堂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第二点,学生在这种场合下上课,不管是学军小学还是哪所学校的学生,在面对台下那么多人,难免会有些紧张,不自然,正因为这些紧张和不自然,就无法保持平常课堂上学习的一种心态。还有在这种课堂上发言,必须要使用话筒,而话筒数量很少,讲一句话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拿到话筒,阻碍了学生平常思维的流畅性,和平常上课发言也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还有很多证据都能证明本次活动所展示的五节课本身不是常态课。

 

 

常态课是原生态、非特殊状态下的课,但它也会发展变化的。比如说大学教授面对四五百人听课就很正常,对他来说就是常态课。如果哪所学校的学生经常参加这样的大型活动,学生对有多少人听课早已习惯了,老师也同样,经常作报告,对多少人听课也早已习惯,这种情况下,这种大规模的活动对学生对老师都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那么它就基本接近常态课。所以我觉得问本次活动的五节课是不是常态课,还不如问本次活动的五节课是否接近常态课比较好。因为本次活动的五节课确实不是常态课但基本接近常态课。

 

 

那有的老师可能要问了,既然展示课都不是常态课,搞什么常态课教学的研究?那你就错了,今天我们能提出常态课教学的研究,就说明省教研室和省特级教师协会关注点在转移,从原来只关注这公开课等本身上的如何,到关注这节课对日常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能解决日常教学中哪些问题,确实是一大进步,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学科学常态课教学研究”。请注意是“研究”,没有说是常态课的教学展示。研究就意味着引导我们去关注常态课的教学,而不是评价本次活动是不是常态课,着眼点应放在本次活动中的哪些做法是值得我们日常教学中学习和借鉴的,哪些做法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去改进的。目的是提高平常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小学科学常态课的底线及坚守策略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学科,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两节公开课就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阵地就是科学常态课的教学。只有常态课的教学质量过关了,科学素养的培养才有希望了。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提出的“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基本理念才能真正得以体现。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是否已经发现全国广大地区,包括走在前列的浙江省,很多地方科学常态课的质量还很令人担忧。所以笔者提出“常态课的底线”,底线是不可突破的,突破了底线,后果就不堪设想,科学素养的培养将变成一句空话。

 

 

科学常态课底线之一:确保科学课程开齐开足。

 

 

【底线要求】开齐开足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根据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安排的实际要求:小学三、四年级每周应该安排2课时,五、六年级每周应安排3课时。

 

 

【现状调查】但根据笔者的调查全国很多地方都没有达到这一点。有的地方三四五六年级每周都是2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是按规定开设,但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兼本班的科学课,这就造成部分教师经常挪用科学课来上语文或数学,科学课名存实亡。

 

 

【坚守策略】

 

 

策略一:针对课时量不足的现象,各级科学教研员要首当其冲。向教育局局长呼吁、提议,居理力争,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并定期下到学校检查。

 

 

策略二:学校针对科学课被挪用的现象要加大检查力度,也可以采用“错位兼课”方法。 “错位兼课”就是本班的语文数学老师不兼本班的科学课,要兼科学课就兼外班的科学课。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科学课被挪用现象的发生。

 

 

科学常态课底线之二:确保每位同学都能上科学课

 

 

【底线要求】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征求意见稿)“总则”中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个人理解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科学课时本班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第二层是科学课上全体学生都是学习活动参与者,不是“旁听生”。

 

 

【现状调查】

 

 

现象一:目前有很多学校的科学教师反映,科学课上学生到不齐,不是被语文老师叫去补课了,就是被数学老师叫去补课了,还有的参加什么排练了、训练了等等。

 

 

现象二:目前科学课堂上常常存在一些同学“语言霸权”现象,上课发言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同学,而且常常是这样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就成了“陪读”或“旁听”。

 

 

【坚守策略】

 

 

策略一:针对科学课上课学生到不齐的现象,责任在科学教师。如果发现有学生没到,必须查明去向。发现被语文数学老师留下补课了,马上打电话或叫学生去请,不允许语文数学老师随便留人。这样语文数学老师就会知道科学课是不能留学生的,今后就不会在这个时候来留学生补课了。其实科学老师反过来问自己,如果发现学生没到齐,你不闻不问,其他老师当然觉得科学课无所谓了。所以说,科学学生到不齐,责任在科学老师自己。

 

 

策略二:针对科学课上“语言霸权”现象。科学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留意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问题难度要有层次性。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后进生的发言。尽量减少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留足每位同学发言的时间和空间。

 

 

科学常态课底线之三:确保科学探究活动正常开展

 

 

【底线要求】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浙江省教研室在《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的第12条中指出“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现状调查】

 

 

现象一:学校科学实验室严重不足。

 

 

现象二:部分学校没有给学生订“教学工具箱学生易耗材料”;学校平行班多,教学工具箱只有一个或没有。

 

 

现象三:科学探究活动组织指导不到位。由于教师组织指导不到位,学生实验往往处于无序状态,学生不是在探究,而是在玩。我们提倡玩中学,但他们“只玩不学”

 

 

【坚守策略】

 

 

策略一:针对科学实验室严重不足的现象,科学教师要居理力争,要呼吁,要反映。要知道,你不呼吁,谁呼吁;你不反映,谁反映。你是科学教师,你有责任做到这一点。实在不行,只能你自己精心准备,让实验材料进教室了。

 

 

策略二:针对教具和学具问题,科学教师可以向学校领导提出。目前浙江省已经将学生的学具和课本列入政府财政支出,估计问题不大。

 

 

策略三:针对学生“只玩不学”的现象。科学教师要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名师学习,多请教。讨教课堂组织的方法和策略。浙江省教研室在《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的第9条指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观察、实验等活动的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上花点心思。《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第11条指出“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在学生实验的指导上花功夫。实验的指导要做到既能使学生明白实验怎么做,为什么做?还要保持学生保持探究的兴趣。不能讲的太多太细,把实验操作讲透了,结果学生实验的兴趣没了。这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时间久了还会产生负作用。

 

 

科学常态课底线之四:确保科学课有足够的“科学味”。

 

 

【底线要求】浙江省教研室在《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的第19条中明确指出“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

 

 

【现状调查】

 

 

在很多公开课和下乡调研中发现,科学课堂中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做法。

 

 

现象一:在《观察水》中有学生说“我看到细菌”。老师肯定地加以表扬。请问水中的细菌是用肉眼看的到吗?

 

 

现象二:在《摆的研究》中有的小组发现自己的数据和别的组不一样,随意更改数据。

 

 

现象三: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中,老师发现混合后的产生的气体没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实验失败,竟然用嘴吹灭来蒙骗过关。

 

 

……

 

 

【坚守策略】用规范守住科学常态课的“科学味”

 

 

策略一:加强科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使科学教师明白科学课“科学性”是第一位的。实验的失败在所难免,可以去寻找原因。绝对不能蒙骗学生。

 

 

策略二: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实验指导。每个县在教研活动中可以安排老师实验操作的专题培训。使一线的老师能做会做教材中的实验。

 

 

策略三:严格按照省教研室颁布《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中的第19条执行。浙江省教研室在《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的第19条指出:“(1)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可以研究的问题。(2)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做假设时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3)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4)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在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要注重证据,突出科学本质,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5)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6)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争论,尊重证据、尊重民主。”只有严格按照规范上课,才能守住底线,体现科学“科学味”。

 

 

 

 

 

科学常态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我们必须规范教学才能守住底线,让每位学生经过3——6年级四年的科学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所长进,使他们的科学素养真正得以提升。

 

 

 

 

 

20093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教研室《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8

 

 

2、浙江省教研室《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   2008

 

 

3、尹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09“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暨“西湖之春”小学科学名师名课展示活动资料

2021年3月2日 14:0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