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 立足教材拓思维 动手动脑做加法



“双减”之下,科学教育愈来愈得到重视,科学思维、科学实践将深刻影响国家人才的培养。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加强科学教育的意见,落实和保障科学教育加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11月30日,杭州市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展示研修活动在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热烈展开。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杨凯锋、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院长蒋永贵、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校长王雷英,以及各区县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



开幕式


首先由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校长王雷英作为东道主致辞,热烈欢迎参与本次活动的专家和老师们。她肯定国内科学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新高度,鼓励大家在科学教育中激发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和求知欲,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完成。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杨凯锋先生强调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立足教材,加强科学思维和实践的重要性,并殷切期望杭州市小学科学教育能够越来越好,走向学科本质,走向育人目标。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先生分享了他对于立足教材拓思维实践的思考,并介绍本次活动分别由拱墅、萧山、上城三个团队展示,呈现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拓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情况。希望为在场的科学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参考,受到启发。


拓展性课程展示分享


杭州市胜蓝小学的费理华老师从省心、契合、拓展三个方面阐述小学低段《动手动脑学科学》系列课程的使用感受,强调小学拓展课程源于教材又延伸了教材,且比教材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契合新课标的核心素养。

随后,来自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的干雨佳老师和202班学生共同带来了小学低段的《材料大比拼》研究课。从寻找家中物品的构成材料到选择适合的比较方法研究常见材料的轻重、软硬和光滑程度,再到巧撕纸比赛,学生逐步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各自特点,也在实践中尝试用不同方法和不同角度来研究材料,发展创造性思维。




来自萧山区闻堰小学的凌华华老师在试教实践中,总结《动手动脑学科学》小学中段的课程能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教育和生活的联系,提供学习支架降低任务和操作的难度进而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让科学教育走向学科育人的立场。

紧接着,萧山区汇宇小学的陈媛老师就小学中段的《神奇的维生素C》一课与403班一起展开研究。陈老师以疫情期间市民疯抢柠檬事件导入,围绕维生素C的作用、含量、鉴定方法、寻找维C之王等环节认识维生素C,在各种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含糖量、价格表等信息的理解中,思辨是否有必要哄抢维生素C,培养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的质疑精神。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的苏林冲老师以《动手动脑学科学》小学高段的《桥梁设计师》为例,链接指向生活的真情境,开展指向工程的真实践,促发指向设计的真研讨,以点带面,以真促学。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的方妍老师和602班学生带来的《主梁承重测试》研究课就是基于《桥梁设计师》的总项目任务开展的主梁评价。方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项目历程,聚焦主梁承重测试任务,明确测试标准,并根据测试情况进行问题反思、参观学习和总结交流,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真实的工程测试,引导深刻的工程探讨。





专家点评


杭州师范大学蒋永贵教授肯定了三场科学研究课之盛宴,重点围绕小学生如何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如何像工程师那样实践分享《小学科学教学应有之样式》主题报告,说明《动手动脑学科学》系列丛书的特点,并介绍如何基于科学探究能力的优质标准,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开发PTA检核量表进而促进小学科学教学。

最后,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称赞了天地学子专注而自由的学习态度和灵敏而不失规矩的行为举止,赞扬了参与展示的三个团队强劲的理解力和执行力,赞许了展示内容契合学生需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赞同了本次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研训目标。徐老师表示,拓展性课程的建设势不可挡,如何有效落实拓展性课程,需要科学教育工作者们的群策群力、精心打磨。


作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拓展性课程有着独特的使命和魅力。本次活动展示了杭州市小学科学团队对拓展性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引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对拓展性课程的思考与尝试。愿小学科学团队能继续肩负使命,用自己的行动助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撰稿: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王蒙怡、周锦涛
供图: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许允、吕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