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东海风·2024普陀教学文化节”探求新学年新目标
八月热潮正盛,东海教风已吹。普陀区“东海风·2024普陀教学文化节”小学科学专场于8月14日至16日在城北小学举行,全区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一堂,认真参与此次为期三天的教学研修。专题讲座、骨干分享、关键问题交流互动等活动内容干货满满,普陀区小学科学教师们为新学年的新目标、新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专家引领示范 推进教改创新
本次研训活动邀请了多位省内小学科学专家围绕“上好每一堂课”这一主题开展教育教学讲座。
8月14日上午,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袁优红老师带来讲座《关注探究实践中科学思维的发展》。首先,袁老师强调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接着,袁老师深入剖析了探究实践中科学思维的进阶路径。从提出问题、假设形成,到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再到结论推导与验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的精心指导。讲座中还强调了团队合作与跨学科交流在促进科学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跨学科的知识碰撞与融合能够激发新的思维火花,为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8月15日上午,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宁波市名师沈晓英老师带来讲座《用脚步丈量我们与素养课堂的距离》。在讲座中,沈老师带领老师们一起读课标、读教材、读学生,坚持从儿童立场出发,以课程育人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经验聚焦——活动设计关联——思维互动研讨——核心素养培育”课堂教学链。同时,沈老师深入剖析了儿童在科学学习中的思维特点,探讨了在课堂中合理设置思维负荷,开发适恰的学习支架,以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8月16日上午,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燕娜校长带来讲座《常态科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路径策略》。讲座中,周老师从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内涵、路径策略、实践案例等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分享。以《“塑”战“塑”决我能行》这一项目为例,介绍了基于“任务驱动”的过程模式设计、5C素养目标的设置、高阶认知策略、项目实施流程等内容,为老师们今后实践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骨干案例分享 助力课堂深改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多位区内外的教学骨干也进行了案例分享,为推进“上好每一堂课”深改行动共同助力。
8月14日下午,在区域推进项目化学习案例的分享交流活动中,沈家门小学的蒋韩燕老师和展茅中心学校的倪瑜瑜老师分别分享了两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的情况。蒋老师具体介绍了沈家门小学的无土栽培项目化实践基地,并重点介绍了水稻种植项目,包括项目的任务内容、实践方法、研究历程和评价方式等。倪老师也介绍了近年来展茅中心学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内容,并以火龙果3.0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体系规划、素养目标设置、项目升级迭代、活动手册设计等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倪老师还例举了将项目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开展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给参与学习的老师们带来了不少启发。
8月15日下午,宁波市骨干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马水娟老师进行了题为《素养导向下的课例分析》的讲座。马老师通过《热在水中的传递》、《增加船的载重量》等多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向老师们具体介绍了素养导向下,课堂当中学习支架的使用方法,如“大数据”法、数据对比法等,这为老师们在常态化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优秀的参考。
8月16日下午,城北小学的陈君芬老师和普陀小学的林佳老师带领老师们就“上好每一堂课”关键问题进行交流。陈君芬老师的讲座题目为《立足科学备课,打造一堂“好课”》,陈老师结合教师们认为的好课标准,提出一节好课应该做到“实”、“放”、“清”、“细”、“深”、“融”,并且要根据教材、学情、教育的时代特点这三个维度决定课怎么上。林佳老师讲座题目为《单元教学 深度实践》,林老师以普陀小学科学教研组同上《热》单元为例,具体介绍了组内成员进行集体备课及试教展示的单元教学活动形式。整个单元在真实情境下开展教学,每一节课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课堂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科学观念的培养。
教师研讨交流 共促素养提升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活动中,参与培训的教师积极与讲座的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也提出了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如“怎样能在科学实践的全过程中有思维参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怎样的思维算创新思维?”等等。讲座专家也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这为教师们在后续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上好每一堂课”是方向也是目标,通过本次培训,相信在专家的指引下,我区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普陀区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能在新的学年越做越好!(通讯员:展茅中心学校 倪瑜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