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深化课堂改革 提升科学素养——余杭区小学科学从“好课”到“好文”的提升策略系列活动
深化课堂改革 提升科学素养
——余杭区小学科学从“好课”到“好文”的提升策略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科学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实现智慧共享,12月24日,凤凰小学城东校区承办余杭区小学科学从“好课”到“好文”的提升策略活动。莅临本次活动的专家有教学月刊主编邢佳立老师、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任忠华副院长、余杭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全区的部分科学老师们参与了本次活动。
教学展示
首先,由凤凰小学张晗老师和601班学生开展了《神奇的小电动机》的学习。张老师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风扇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张老师从观察电动机外观到拆解探究内部结构,再通过“长时探究”活动理解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张老师注重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科学思维能力。
接着,由大禹小学姚祺凯老师和201班学生开展了《空气有质量吗》的学习。姚老师引导学生从判断水瓶的质量进入课堂,通过询问“空气有质量吗”,引起学生的争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姚老师利用喷水壶和电子秤解决了日常教学中称重和读数的困难,学生通过真实数据得出结论,突破教学重难点。
然后,由凤凰小学章希昀老师和106班学生开展了《观察与比较》的学习。章老师从一年级小朋友熟悉的“小猪佩奇”导入,通过“帮助兔子小姐找回了丢失的果汁配方”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佩奇将整节课串成了大结构活动,果汁的品尝和配置让整个活动趣味盎然。从情境的选择到活动的展开,章老师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孩子的学情。
最后,由舟枕小学叶祺老师和503班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学习。叶老师通过品尝花生、燃烧花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花生有能量,通过询问“花生到底有多少能量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燃烧花生实验后,计算卡路里。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科学家计算的数据,了解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能量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叶老师通过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氛围。
教无止境,学亦有益。本次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不仅为科学教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更带来了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的思考,有效架起教师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成长的路上,大家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