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论坛精华帖:走出实验室的实验新天地 ——“双减”课后作业设计典型案例

首页    论坛好帖    论坛精华帖:走出实验室的实验新天地 ——“双减”课后作业设计典型案例

作者:施晓露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精神,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家长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精心设计,创新设立“小小科学实验站”,以实际行动深化“五项管理”举措,将作业趣味化、课后优服务纳入教学的整体设计来谋划,凝聚“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合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与家长交流互动,营造“我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一、深入研究,创建校内校外“双版本”

“双减”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是我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一)牢抓问题根本。在教科学的这几年发现,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存在偏差,在理论学习上习惯性通过死记硬背来“牢记”知识点,但在科学实验上无法将脑海中的知识点与动手操作完美匹配。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发现部分家长自身对科学实验不懂,无法指导学生,导致家庭实验较难完成。同时,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共六个年级、六个班,一个专用实验室,学生只有在上实验课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加上学生与家长惯性思维认为科学实验必须在实验室中完成,必须要有专业的实验器材才能开展。这些问题使部分学生逐渐对科学失去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二)走廊“变身”实验室。针对学校实验室少,学生实验次数少等问题,在学校走廊空地,创建校内版“小小科学实验站”,定期放置实验器材,发布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单独或者组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参与完成实验,并有所发现,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在反复实验和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三)便捷实验深入家庭。在研究教材上的实验时,发现很多实验贴近生活,创建家庭版“小小科学实验站”,通过钉钉群定期发布课本中的实验内容,增加趣味实验内容,让学生和家长自己研究,就地取材,合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玩性”,在玩的过程与家长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钉钉上传实验过程的照片、视频、“我的发现”作为实验“原始记录”

二、精心设计,“两站”功能齐全

(一)校内“小小科学实验站”

1.设置校内“小小科学实验站”。

①意图:在家无法完成的实验体验,利用学生课后时间完成,并思考问题,完成打卡。

②选址:因为科学教师的办公室设置在班级教室旁边,课后辅导很方便,所以将“小小科学实验站”设置在四年级教室门外。

③四个板块:实验站名称、实验站使用规则、实验内容及要求、我的发现(交流平台)、实验台。

2.实验内容设置意图及用途。
 从兴趣入手,构建课外实验基地“小小科学实验站”,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从心底里开始喜欢科学,爱上科学,减少心理压力。以后的科学作业不再只是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动手实验、头口描述、纸笔记录。
 ①预习平台,提前探索。在完成现有的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提早设置下一节或后几节的科学实验,明确实验方法和思考的问题,学生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组队完成,将思考的答案写在便利贴上到老师处。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头脑风暴,擦出火花,发挥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如《让小车运动起来》,给出小车,让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并且提前准备好气球、橡皮筋、棉线、垫圈等神秘器材,让学生在猜测后实验探究。

②复习平台,加深印象。如果课内未完成或完成效果不好,可以将课内实验引进“小小科学实验站”,要求学生根据上课老师说的方法再次完成实验,思考问题,将答案写在便利贴上到老师处,教师也可以针对某一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并且可以再次演示实验,加深印象。比如《呼气与吸气》,拉、推橡皮膜,观察气球的变化,模拟呼气吸气。从练习中反映出,学生对模拟、各部分的作用还不能与实际相联系,所以设置此实验,让学生自主多次实验,了解、学习。

③拓展平台,提升乐趣:在课后将科学课文最后设置有拓展环节,结合本课内容设置实验的要求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通常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将思考的答案写在便利贴上到老师处。比如《制作我的小乐器》,调节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来制作能发出四个不同音高的小乐器。《声音的高与低》,敲响铝板琴,弹奏简单乐谱,如《小星星》《两只老虎》。

(二)设置家庭 “小小科学实验站”
 1.设置意图。将周末的纸笔作业改为体验型、动手型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动手、观察、理解中掌握知识点,打破死记硬背传统学习模式,体验探究的快乐。如三年级科学《水》《空气》《天气》三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都非常贴近生活,用到的实验材料也方便取得,无需购买实验套装,学生可以对照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在家就能完成实验。
 2.实验的用途。
 ①线上开展预探究讨论。三年级的实验内容设置主要用于课前预习探究,根据课程进度及实验需求安排预习内容。如《水到哪里去了》,只要将透明塑料杯倒扣在泥地上,放置一段时间,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人为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如《热气球》,利用点燃蜡烛使超薄塑料袋升空,并说说上升的原理。学生在家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照片及存在的问题上传到钉钉平台上进行师生互动,点评结果,答疑解惑。

②家校联合开展实验。针对观察时间较长的科学实验,开展家校联合完成实验,在校内明晰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在家与家长一起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如《水结冰了》《冰融化了》两课,需要用到冰箱,并且需要经常取出来观察,所以我将两节课的实验结合并作一个实验在家完成,将学校的试管、皮筋带回家,观察时间为两天,前一天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水,用皮筋做好标记放入冰箱,观察水结冰的现象,第二天水完全结冰,拿出试管观察冰融化的现象。

③就地取材开展拓展。针对部分农村家庭生活条件无法够买足够的实验器材给学生自己探索的问题。仔细研究新旧教材实验内容后发现,许多实验的原理具有相关性,实验内容相似,并且贴近生活。在发布拓展实验内容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家中就地取材完成实验。如《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与《水能溶解哪些物质》相似,学生寻找到自己认为能溶于水的5种物质和不能溶于水的4种物质,并用一次性透明塑料杯,装入适量的水,将猜测物放入水中搅拌,观察能否溶于水,最后得出结论。

三、成效明显,实现三方点赞
 (一)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喜爱度显著增强。
 自开设校内“小小科学实验站”以来,学生更愿意往教室外“跑”了,还主动搬桌子扩大实验站。往日仅用于玩耍的走廊,现在经常能看到扎堆的学生围着实验站做实验,在办公室经常能听到学生们在做实验时发出的声音,如音叉的声音、铝板琴边弹边唱的声音、排箫的声音、小车运动的声音,也有讨论问题的声音,还有同学们你争我抢的声音。现在的科学课,效率越来越高,学生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举手发言的人也越来越多,如。在上《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要认真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可以让小车运动得更快,话音刚落,钟博涵同学就在位置上轻轻地说我也想做一辆小车,我便请他回答想要做怎样的小车,他回答说是很酷的小车,听完他的话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想要做跑得快的、跑得远的小车。同时,根据学生的建议增设“保留实验”板块,共学生继续探究实验课上感兴趣的实验。

(二)家长对科学课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家长对家庭“小小科学实验站”非常支持,因实验条件的限制,虽然没有每周都开设,但每周都会在家长群中询问本周实验内容,每次实验,家长都能积极参与,陪着孩子做实验,与孩子讨论实验原理,实验结果。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也能在钉钉群中关注自己孩子实验动态,线上讨论实验原理,并表达自己对科学实验的重视。

 

文章原地址:走出实验室的实验新天地 ——“双减”课后作业设计典型案例 - 教学研究 - 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ASP.net|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2025年3月24日 15:20
浏览量:0